【黨員讀書彙】最是書香能緻遠: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青年黨員在“世界讀書日”共享閱讀時光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當天下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師生黨員在111議室開展“最是書香能緻遠”主題讀書分享會。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活動中,黨支部書記趙豔飛帶領全體黨員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忠報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文學情緣”等讀書故事,引導黨員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用書香涵養民族精神力量的信念。王娜娜、費琪妮同學先後帶領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讀書學習的重要論述和講話精神,她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好讀書、讀好書,通過讀書來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馬佳龍同學在分享時說,“《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成長故事,還原再現了總書記的人生曆程,正是因為有七年的艱苦知青生活,才練就了總書記的為民情懷、求實作風,他的文韬武略、大智大勇以及形成的治國理政思想,都可以從這段人生經曆中找到答案。”林舒瀚同學以聯系廣西和自己的家鄉福建的生态建設,分享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的心得體會,作為學生黨員,我們應該在積極向身邊的同學傳達綠色、環保、低碳等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為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最是書香能緻遠,國家、民族、個人的未來,都不能缺少閱讀的滋養。
去讀書吧!書山有路,詩和遠方一定不遠。
【黨員讀書分享】
《紅船啟航》是一部以中國共産黨誕生為主題的紀實文學作品,由著名軍旅作家丁曉平創作。全書共分上下兩卷,詳細講述了中共一大從籌備到召開的曆史過程,以及黨的主要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钊等人為建黨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書中以上卷“紅船劈波行”和下卷“精神聚人心”兩部分,分别回顧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轉移到嘉興南湖的經過,以及南湖革命紀念館建設發展史。《紅船啟航》不僅是一部黨的曆史文獻,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讀物。它以真實的曆史事件,展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崇高精神。本書對于廣大讀者了解黨的曆史、傳承紅船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争時期,《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産黨領導的地下革命鬥争。着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産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鬥,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産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陳然等衆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人生海海》是麥家的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命運的作品。在這部小說中,麥家以他獨特的叙事手法,将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波折和情感糾葛的世界。“人生海海”是句再常見不過的閩南語,形容命運像海一樣,潮起潮落是常态。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他認為:“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因此,當我們遇到所謂的人生挫折時,要學會釋懷,學會和解,學會愛自己,學會笑着直面人生。“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幸得一遇,心中無虞”我們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事與人,重要的是把握好當下,關注腳下路,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鮮花和掌聲。金句分享:人生海海,有潮起必有潮落。在潮起時活的潇灑燦爛,在潮落時過得平凡堅毅。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曆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曆史的經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曆史必然性。讀完楊沫老師所著的《青春之歌》,我仿佛經曆了一場青春與革命的洗禮。這部小說不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群愛國青年的成長曆程,更以其深沉的革命情懷和激昂的青春氣息深深打動了我。林道靜,這位從資産階級家庭走出的女知識分子,她的成長道路充滿了曲折與坎坷。她的堅韌與勇敢,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特殊曆史時期,青年們對于國家、對于民族、對于理想的執着追求。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先生創作的曆史學著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曆史書籍,以往的曆史書籍要不就是編年體,例如資治通鑒,要不就是紀傳體,例如史記,而《萬曆十五年》是從“大曆史觀”的研究視角出發,選取了明朝萬曆十五年(1587年)作為考察切入點,此時張居正已去世,萬曆皇帝已掌握皇權長達6年。《萬曆十五年》通過運用曆史小說的叙事模式和傳記體式的章節,通過對關鍵曆史人物悲慘命運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國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這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大曆史觀,即宏觀的、系統的曆史,也即“從技術的角度看待曆史”。這部書籍不是簡單的記錄曆史,它拓新了我們看待曆史看待社會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曆史。
圖文|林曉慧
一審一校|趙豔飛
二審二校|覃展鵬
三審三校|曾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