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聚合力】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師生以實際行動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做好民族藝術的傳播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出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号召:“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廣西地處邊疆民族地區,民族藝術資源“存量”豐厚,是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社會發展的内源動力。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始終秉持“立足本土、傳承創新、服務地方”理念,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傳播、發展為己任,努力實現高質量學科發展。
【以賽促學 傳承創新】
一直以來,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以教學實踐、音樂創作、展演比賽與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為着力點,黨員教師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将民族藝術融入音樂表演的教學、科研、實踐,加強對廣西壯族三聲部民歌、那坡黑衣民歌、天琴奏唱藝術等“人間國寶”技藝、審美的整理和開發,繼承文化基因、凝練美學符号。2023年,組織民族藝術系師生創演的侗族琵琶歌《布央村嫁女》榮獲全國民間文藝展演最高獎的“最佳節目、優秀導演、作曲、演員”,第十八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獲得民歌組金獎,民族魂·第八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聲樂展演榮獲研究生組銀獎、教師個人銅獎,廣西潮音2023新民歌挑戰賽獲得組合銅獎及個人優勝獎等,切實推動民族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培養一批具有傳承和發展廣西民族音樂能力的創新實踐型人才,為繁榮和推動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教師在第十八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潮音2023新民歌挑戰賽展風采
【以演促幹 服務社會】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師生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講奉獻敢作為的态度,講好廣西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堅持将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本土藝術表演、民歌演唱、民族語言、民族舞蹈、民歌采集與創作、民族器樂等富有廣西民族特色的課程為主修内容,并以民族藝術系的師生為主,成立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天琴樂隊,緻力于天琴歌曲創作、樂器制作、文獻研究等,努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較強的廣西本土民族音樂表演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本學期以來,先後組織2000人次師生參加中央電視台端午節目錄制、“品壯音侗韻,打卡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央視直播、自治區外事辦“外國駐華使節地方行”少數民族歌舞、樂器及服飾文化展示、自治區文聯“千村萬戶唱家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鄂桂文化旅遊聯合推廣會鄂桂非遺精品藝術展演、第三屆“三月三”民族電影文化周、“洗耳恭聽聲音博物”用耳朵逛“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2023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融媒互動直播、第24屆南甯國際民歌藝術節閉幕式等數十場活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琴樂隊數十名師生參加中央電視台2023年“碧水長天頌端陽”端午特别節目錄制,以《月光情緣》展現壯族天琴韻味,進一步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文化自信,加強社會服務與藝術實踐,強化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師生參加中央電視台“碧水長天頌端陽”端午特别節目
師生參加“品壯音侗韻,打卡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央視直播
師生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市民開放日”上演多彩廣西民族音樂節目
師生在南湖公園為外校嘉賓、市民群衆組織“三月三”民俗體驗活動
【以研促建 薪火相傳】
為進一步堅持守正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自信,依托“薪火講堂”品牌活動,整合國内知名專家、非遺傳承人、民間歌師等資源,精心策劃邀請演唱、音樂學、民族學、非遺學的專家講學。同時,教師主持、參與國家級、自治區級、校級科研、教改課題10餘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與各民族音樂交融共生關系研究”,主持在研省級A類教改“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本土音樂教材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出版專著《桂南采茶戲》、教材《侗族民歌精選》,在《人民音樂》《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廣西日報·理論版》刊發民族音樂研究、人才培養相關論文等,努力推進民族教學體系建設、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展演比賽有機結合,充分實現多維互動,積極探索廣西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模式。
邀請民間歌師進校園開展非遺文化壯族天琴的制作與改良講學、交流活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後,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還将繼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學科特色,建立更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品牌,以實際行動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地方文化建設,做好民族藝術的傳播者,為傳承傳統藝術貢獻更多力量,推動實現民族藝術高質量發展。
文字:黃金
圖片:民族藝術系、覃丹蕾、李佳琪
編輯:李佳琪
審核:曾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