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融合促青年發展,勇擔民族文化傳承使命——音樂學子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10日至13日,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37名師生組成的理論宣講與文藝服務團在廣西防城港市、東興市鄉鎮基層、武警部隊開展以“學習二十大精神,踐行為民使命”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團以黨的創新理論藝術宣講和京族文化傳承創新調研為主線,先後在防城港市武警支隊、東興市武警中隊開展藝術宣講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并前往東興市萬尾村進行京族音樂文化調研及交流活動。服務團師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土壤,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在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上謀良策,緻力于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為确保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燦、團委書記周雯、帶隊老師淩晨、黃金、劉洋與服務團成員們多次召開前期工作籌備會議,讨論本次社會實踐的時間、地點、活動内容、活動開展形式、個人分工以及物資預算等事項,并安排防城港籍的京族同學提前對調研地點進行“踩點”确認等前期必要準備工作。團隊成員們曆時兩周,對宣講内容、文藝節目、訪談對象、調研内容等資料進行了梳理和規整,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活動方案,并對本次活動目的、工作任務有了明确了解,為順利開展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燦副書記、淩晨副教授與部分調研隊成員讨論調研内容、提供調研思路、布置訪談提綱。
周雯、黃金兩位老師審核、篩選和優化宣講内容及演出作品,保證音樂黨課宣講質量。
【站穩人民立場,以文藝之聲強信心】
連日來,“學習二十大精神,踐行為民使命”理論宣講與文藝服務團以“文藝式”宣講的形式走進軍營,以“講、演、奏、編”一體化的全新方式,将音樂與黨課互相交融,用音樂+語言的形成進行“堅持人民至上”主題宣講,以史串歌,以歌叙史,展現理論宣講新風貌。
在宣講活動現場,服務團師生以“人民至上”為主題,通過“風雨同舟”“改革新貌”“時代擔當”“人同心共圓”四個篇章,演唱歌曲《東方紅》、《英雄贊歌》、《把一切獻給黨》、《江山》、《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追光》,銅管合奏《人民軍隊忠于黨》、《中國軍魂》、《鋼鐵洪流》,全場合唱《領航》……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用一首首文藝作品闡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共産黨人堅持人民至上的精神品格。觀衆在紅色經典曲目中感受一幕幕或悲壯激烈,或輝煌壯麗的黨史畫卷。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互動頻頻,武警官兵們紛紛表示宣講活動很有感染力和觀賞性,從“理論宣講”到“藝術感染”,從“你講我聽”到“多元互動”,這樣富有藝術性、教育性的活動讓人印象深刻。
文化鑄魂、文化賦能。服務團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針對基層群衆知情意行的認知規律,着力推進宣講形式創新,提供了更加豐富、更有營養、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增強人民群衆精神力量。服務團成員樊非凡在此次宣講活動中共演唱了三首紅色經典作品,對于他而言,這也是一次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去講所學、去唱所感的獨特經曆,“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希望讓理論“搭上”文藝的快車,以最生動鮮活的形式将“接地氣”“冒熱氣”的黨的創新理論送進基層一線。同時,努力依托個人專業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民族精神、傳播中國價值,立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堅定文化自信,以尋藝之行助振興】
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民族音樂文化調研及相關檔案編修,客觀研究民族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貢獻, 服務團的調研小分隊在防城港市、東興市萬尾村開展了為期4天的民族音樂文化調研交流活動。
7月10日,調研隊前往廣西防城港市文化藝術中心拜訪了獨弦琴大師王能老師。王老師雖然已古稀之年,談起獨弦琴仍然熱情洋溢,詳細介紹了其從藝淵源、獨弦琴的各部分組成以及獨弦琴在京族的來源與改良,通過交談調研隊認識到了獨弦琴藝術融于當地文化、社會、教育的發展态勢。
王能老師現場彈奏獨弦琴
在東興市萬尾村,調研隊與東興生态博物館館長蘇海珍、獨弦琴傳承人蘇春發、趙霞、哈歌傳承人吳桂蘭、京族服飾制作傳承人樊文英等一衆傳承人進行了座談。傳承人為調研隊詳細介紹了京族哈節的程序與承辦細節,現場演唱了《問月》、新創歌曲《喝水不忘挖井人》等京族歌曲。通過參觀東興京族生态博物館,深入了解了京族民族服飾、喃字風采、哈節風情、獨弦琴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直觀感受到了京族音樂藝術特點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座談會合照
京族哈節,又稱“唱哈節”,是廣西京族居住地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随後數日,調研隊與多位京族音樂非遺傳承人面對面進行交流,零距離觸摸非遺文化的脈搏,領悟植根于廣西本土的少數民族藝術之美。得知國家級獨弦琴非遺傳承人蘇春發老師多次以“中間人”的身份往返越南參與哈節活動的組織和指導,緻力于保護與傳承這一京族文化瑰寶,為中越雙邊的文化互動交流作出積極貢獻。黃玉英、吳桂蘭、武瑞珍三位老師作為京族“哈妹”,為調研隊進行了哈歌教學。
調研隊同蘇春發老師合影留念
調研隊同黃玉英老師合影留念
訪談哈妹吳桂蘭老師
調研結束後,隊員們紛紛表示,此次之行讓他們對于京族傳統音樂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同時,也看到了一代代非遺傳承人如何為民族的、傳統的文化記憶賦予當代的審美内涵,讓它們重回當代生活所作出的努力。不斷去實現對傳承民族文化内核的再挖掘、文化元素的再設計、藝術作品的再豐富,是我們青年音樂學子結合專業學思悟踐的方向;推動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迸發新優勢、綻放新光彩,則是我們青年音樂學子肩負的使命。
帶隊老師強調,此次調研活動在實際觀摩和學唱體驗中讓同學們對京族文化有了直觀感受,豐富了大家對京族音樂文化的體驗與感悟,加深了大家對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的理解和認同,有助于同學們日後學術研究和演唱技巧的提升。同學們要繼續積極參與民族文化傳承、鄉村文化振興等研究活動,結合黨的鄉村振興政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提出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報告,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貢獻自己的力量。
【鑄牢對黨忠誠,用強軍之夢育新人】
紅色思想引領貫穿在這次實踐的每個環節。在和武警東興市中隊座談中,學習交流如何把“人民至上”融入日常工作和訓練任務中,深刻領悟習近平強軍思想,切實感受人民軍隊是堅強依靠;在現場參觀官兵訓練和裝備時,一動一靜充分展現武警部隊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昂揚鬥志;進一步引導服務團成員們向人民軍隊學習,牢記初心使命,苦練業務本領,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
服務團成員鄧家森同學深受感觸的說:“戰士們每一個動作都精準有力,展現出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戰鬥力,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實力和素養,也理解了人民子弟兵的艱辛和不易。他們時刻守護着我們的平安,無私奉獻。他們的忠誠、紀律和專業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我學習的榜樣。”
為期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團師生們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以文藝的形式展現理論宣講新風貌,以基層調研賦能地方文藝發展,把理想信念融入言行、注入血液、體現在行動中,在經風雨、見世面中厚植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努力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勇擔民族文化傳承使命,在實踐和教學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呈現了高質量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成長成才、實現課堂與實踐的深入融合、推動校内外育人體系融會貫通的活動成效。
文字:李佳琪、義璐甜
圖片:李佳琪、李興炜、
武警東興市中隊、調研隊
編輯:李佳琪
初審:孫國慶
校審:周雯
審核:張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