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東盟音樂周】歌舞相和 八方同賀——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工作坊成功舉行
6月3日,本次東盟音樂周主題國——印度尼西亞的甘美蘭音樂代表團與衆多師生齊聚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舉辦了本次音樂周的最後一場工作坊。本次工作坊集民歌、器樂、舞蹈、木偶于一體,分為印度尼西亞舞蹈工作坊與甘美蘭音樂工作坊兩部分,分設在音博館一樓與三樓舉行。
甘美蘭音樂工作坊由萬隆藝術大學的Dinda Satya Upaja Budi教授主持。活動伊始,Dinda教授以音博館陳展的甘美蘭樂隊的樂器為例,向大家詳細的展示了甘美蘭樂隊的不同類型,并在現場示範演奏對陳展的兩組甘美蘭(甘美蘭Degung與甘美蘭Salendro)進行音階排列、音樂風格等方面的比較。在介紹甘美蘭音階時,dinda教授特别指出,雖然甘美蘭與中國同樣使用五聲音階,但在音程關系、音級名稱、排列上二者是不一樣的,是二者所在的不同土壤孕育而出的智慧之果,和而不同,異而相通。
Dinda教授(右)向觀衆介紹甘美蘭、敖雪瑩(左)翻譯
随後,Dinda教授與工作坊成員與現場自願學習甘美蘭的十二位觀衆一同組成了“臨時學習班”,共同在甘美蘭Salendro上學習一首sunda(巽他族)民歌《Bardin》,這些“臨時學員”有已退休的老教師、校外音樂愛好者,也有同為音樂周參與國的樂隊成員,大家在甘美蘭樂隊成員的指導下,相互配合,樂聲此起彼伏。
觀衆學習甘美蘭
就在三樓甘美蘭音樂工作坊學習熱火朝天的同時,由萬隆藝術大學的Lili Suparli教授在一樓工作坊展示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舞蹈。Lili教授說道,舞蹈在印度尼西亞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總是以舞傳情,以舞達意。此次舞蹈工作坊教授學習分男舞女舞兩部分,旨在分别展現女性陰柔之美與男性的陽剛與果敢。
Lili教授給我校舞蹈學院學生教授印尼舞蹈
舞蹈工作坊現場
大約上午11時,舞蹈工作坊各位學員移至三樓,與甘美蘭音樂工作坊相互配合表演印度尼西亞歌舞音樂《Bardin》,在場觀衆也紛紛參于其中。互動結束後,甘美蘭樂隊成員為大家表演印度尼西亞傳統木偶戲《Gatakaca Jaya》。
甘美蘭樂隊工作坊的各位成員以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技藝為莅臨現場的各位師生帶來了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在感受道藝術之美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工作坊合影
微訪談
問題一:Dinda教授您好,請問您是第幾次來到中國參加中國——東盟音樂周?您有何感受?
答: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很開心能夠參加此次東盟音樂周,能夠與這麼藝術家相聚在這裡,感受音樂周的魅力。
問題二:參加此次的中國——東盟音樂周您作何感想?
答:首先,我非常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東盟音樂周,很開心來到中國。此次來訪,促進了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兩國的文化交流,藝術發展,同時也很肯定主辦方這次給以我們充足的時間展示與交流,非常感謝。
審核:曾 誠
初審:楚 卓
文字:嶽子威
圖片:張承嘉、曹柳銀、戴玲豔、魯 松
編輯: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