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術周】中國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高為傑教授專題學術講座順利開展
11月6日下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第三屆學術周活動迎來了中國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高為傑教授題為《<焚琴>創作漫談》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作曲系覃鋒達博士主持。
《焚琴》是高為傑教授受演奏家張維良先生委約為笛子樂隊創作的一首以“火”為主題的曲子。作品完成于2020年11月,2021年1月8日首演于北京音樂廳——中國駐地樂團原創音樂會《五行》系列音樂會之三《薪火相傳》。
本次講座,高為傑教授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焚琴》的創作由來。此作品是高為傑教授于1960年冬,親眼目睹青城派古琴名家侯作吾先生焚琴烤紅薯的真實一幕,使其幾十年來一直無法釋懷而來。琴被焚毀,絲弦絕響,但音樂不會磨滅,在内心深處依然可以聽到高山流水的天籁。
二是詳細闡述《焚琴》的創作構思。《焚琴》全曲為三部結構,兩端部分沿用高為傑教授先前在《山居》中運用的數控支聲作曲法,由于前後兩段的材料布局為對稱關系(AI為A的整體逆行),從而使三部性呈鏡像結構特征。中部則是引用古琴曲《高山》與《流水》片斷的拼貼。《焚琴》的尾聲,高為傑教授作出了一些創新,這一手法在曆來古琴音樂中未嘗見過先例。即讓古琴最低五根弦逐一彈響後“松弦”,造成一種琴聲“垮塌”的特殊效果,仿佛是琴(也是人)的哀歎:
講座最後,線上師生積極與高為傑教授展開學術交流。針對西安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鄭豔麗老師提出的關于音樂可聽性問題、意境中氣息處理、中西方樂器如何結合等問題,高為傑教授均作出了詳細的答疑。
講座現場
最後,主持人覃鋒達博士對此次講座進行總結。《焚琴》這首作品知之非難,行之不易。因為《焚琴》的音樂展開是根據嚴謹的數理設計排序出來的,它的音樂即有“數列控制下而産生的聲響”,也有高先生真實的情感流露的一面。作品蘊藏着嚴謹缜密的預設數理邏輯和對人文音樂的哲理思索,非常值得研究學習。此次講座,高為傑教授以技傳道,令人受益匪淺。
審核:呂軍輝
文字:孫垚蕾
圖片:作曲系
編輯: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