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術周】上海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賈達群教授學術講座順利開展
11月11日晚,上海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賈達群應我院邀請開展了題為《關于音樂(作曲)理論三個問題的思考與讨論》的線上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第三屆學術周系列講座活動之一,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作曲系覃鋒達博士主持。
本次講座,賈達群教授針對理論的自洽性、作曲技術理論與本體分析理論的區别以及跨學科理論與音樂本體分析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和讨論。
賈達群教授以《“中國特色作曲理論體系研究”項目述要》一文引出理論的概念,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現象和存在隻有經過理論的把握以後,才能成為系統的知識,否則它就隻能是感性的經驗”。本體分析理論與跨學科研究理論以其超驗和思辨的邏輯系統,逾越了音樂創作實踐和文本形态建構之範圍,并具有了元理論特征的理論自洽屬性。
講座現場
接着,賈達群教授介紹了作曲技術理論與分析理論的區别。作曲技術理論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直接服務于音樂創作,并因此帶有顯著的實用性特征,它一方面具有明顯的傳承、發展性質,另一方面帶有極強的個性化特點。分析理論有自己明确的學術目的,需要通過精細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辨對對象進行理論的史學溯源、本體的進程梳理、流派的比較論證、技法的層級分類以及邏輯的佐證考辨。因此分析理論抽象的理論思辨、史學梳理、舉例實證、歸納總括已經使自身區别于一般的作曲技術理論。
最後關于跨學科理論與音樂本體分析間的關系,賈達群教授提出所有的音樂本體理論都是跨學科的,它們都是與物理學-聲學、數學-邏輯學交彙融合的結果。他利用阿倫·福特的集合理論為例來闡釋分析理論是跨學科産物的現象和關系,集合理論是分析無調性音樂音高組織最具系統性特征的理論。系統性是因為引入了數學集合論模型并運用數理邏輯運算程序來研究無調性音樂中的音高組織。
跨學科理論是以自身視角、術語、範疇和邏輯去關照、分析、研究和讨論所研對象形成獨特音樂形态文本的他種路徑和方式。跨學科理論借用人類全部的文化遺産和智性結晶參與到對音樂及其形式的認知、分析、解讀、诠釋及評價的學術活動之中,推動了人們對音樂藝術從形式到意義的整體性認知進程。
講座現場
講座結束後,線上學者與師生積極與賈達群教授展開學術交流。針對大家提出的當代音樂作品中的符号學分析與傳統分析方法有何優劣勢、跨學科方面如何保證其結果是音樂作品而非學科實驗、用語言是否能完全刻畫音樂内涵,是否要用更抽象性的手段去诠釋音樂等問題,賈達群教授均逐一進行了詳盡的解答。
線上學者提問
最後,主持人覃鋒達博士對此次講座進行總結。賈達群教授科學嚴謹的講解了對理論自洽性學習的實用性目的,同時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技術語言與分析理論間的異同關系。提倡以深入、超驗和思辨的精神對音樂分析對象進行研究,并積極探索音樂創作實踐的規律。用跨學科理論的介入,才能更好的解構與探赜音樂(作曲)理論研究的相關工作。同時希望作曲家要把握好規則與創新、提升認知創作與分析知識技能;對于理論家要兼顧觀察與思辨、具體分析與總括歸納、抽象與建模,進而超越感性經驗。
審核:呂軍輝
文字:邱伊凡
圖片:作曲系
編輯: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