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專家講學

專家講學

中央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班麗霞博士學術講座成功舉行

來源: 作者: 更新時間:2017-12-05 16:57:30 浏覽次數: 【字體:

    2017年12月4日上午,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主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作曲系承辦的“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系列活動之一,中央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班麗霞博士學術講座《素材·技法·觀念——旅美作曲家梁雷音樂作品研究》在學校影視傳媒學院101高清視聽室成功舉行。

    講座上,班麗霞博士以介紹旅美作曲家梁雷的簡要背景為開場,将其音樂作品按照思想性劃分為三個系列,分别為“文人藝術”系列、“蒙古音樂”系列和帶有社會批判與反思性質的“潇湘”系列。“文人藝術”系列中,班博士為我們講解了梁雷的代表作,如《園之八》、《湖》、《豎琴協奏曲》等作品,該系列作品的靈感、素材來源主要與深厚的曆史文化和傳統的士大夫藝術等密切相關。“蒙古音樂”系列中講解了《色拉西片段》、《境》等,這些作品的素材都與蒙古族長調、馬頭琴、潮爾以及蒙古民間演奏家色拉西的音樂有關,這一系列還可逐漸擴展至以其他“民歌”包括青海花兒為素材和靈感的作品,比如梁雷所創作的鋼琴獨奏曲《月亮飄過來了》就運用了“花兒”的主題。而帶有批判的現實主義色彩和人性悲憫的情懷的“潇湘”系列作品中,則講解了薩克斯協奏曲《潇湘》、《潇湘的回憶》等作品。此外,在創作技法層面,班博士還為我們分析了梁雷作品中的“六音音列”、“原型音調”、“一音多聲”,配器織體的“層層積染”等,以鋼琴獨奏曲《月亮飄過來了》為例,作品中展示了以一個音擴展到一個和弦,一個曲調以及高疊和弦的巧妙運用。班博士解釋這類“種子”一樣的素材一直活在梁雷的音樂中,它們不斷以新的面貌和姿态适應新的語境,呈現出無窮無盡的玄妙變化,在這些具體而微的“種子”内部,凝結着一種“時間的厚度”,層疊着作曲家的創作曆程與生命體驗。

     此次學術講座的成功舉辦,使我院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學生了解了更為深入的音樂創作技法,也更多的接觸了當代“新音樂”領域備受關注的華人作曲家的作品,為今後新風格作品創作累積了經驗,對我院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

 

班麗霞博士

 

講座現場

 

文字:徐天戈

圖片:李靜靜

審核:張   

編輯: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