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寶玉博士學術講座成功舉行
2017年12月1日,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主辦、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作曲系承辦的“著名作曲家寶玉博士學術講座”在學校音舞樓506教室成功舉行。本次講座共兩場,是“作曲與作曲理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系列講座之一。
在《音樂創作中的情理考量——兼談“音樂語彙”的雅俗之邊界》講座上,寶玉博士将作曲分為“情”與“理”兩個層面(“情”即是感性的層面——“情感”,“理”則是理性的層面——“技術層面”),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講解了在創作時,隻有“感性”層面,而缺乏“技術層面”的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反之,僅有“技術層面”,而沒有“感性”的情感抒發也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在創作中,應注意“情”與“理”的結合與平衡。又由這兩個層面引出了“個人修為與文化修為”的培養,他以自身為例,重點講解了“歌舞文化”、“儒家文化”等與音樂創作的關系:“情感”是可以通過“文學”表現出來的,同時要注重個人實踐,“沉澱技術,積累詞彙”,充分考慮“情”與“理”的結合與平衡,形成作曲的整體思維考量。
在《後現代主義語境下的複風格音樂創作實踐》講座上,寶玉博士以“以如何消化西方技術”作為開場,逐步講解到何為“複風格”,并通過講解藝術史上的風格曆史演變,指出“後現代主義風格”與“傳統音樂風格”的定義及區别,并主要講解了“後現代主義語境下的複風格音樂”特征。最後,他與同學們分享個人創作經驗,指出複風格操作模式的兩個方向:1、引用;2、隐喻(即暗示)。并講到:創作要回歸本體的需求,綜合地運用“傳統音樂風格手法”與“後現代主義語境下的複風格音樂”手法,盡可能的貼近當代人、滿足當代人的聽覺習慣,“把生活的東西轉換成藝術之美”。
寶玉博士學術講座的成功舉辦,使我院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學生對于創作時的“情”“理”考量以及後現代主義“複風格”音樂創作産生了更為深刻與廣泛的思考,同時,也明白了“個人文化修為”在創作中的重要性,為今後更多具有内涵的作品創作積累了知識與經驗。
寶玉博士
講座現場
文字:石宗曉
圖片:馮 時
審核:張 梅
編輯:林慧思